之中。
躺平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状态吗?其实不一定。它可能是舒适的、安全的,但久而久之,沉浸在这种状态里面太久,有可能会带来无聊。
为什么呢?因为躺平,往往意味着较为重复而单调的生活。这种生活模式可以为我们带来安定感和秩序感,但与此同时,它也很容易因为过度符合预测,而导致大脑产生担忧:一种被世界抛弃、难以应对新问题的担忧。
这种担忧体现在生活中,就是无聊。曾经吸引你的游戏,可能没有动力去玩了;曾经夜以继日追的影视剧,可能也觉得单调乏味;哪怕经常跟朋友出来玩、聚会,可能也会觉得索然无味……
归根结底下班了好无聊怎么办,人是一种求变的生物。我们的生活不能100%符合预测,而是需要存在一定的新奇和挑战,这样才能让大脑工作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上。
进一步,如果停留在这种状态里面太久,会很容易导向一个结果:你会容易失去对生活的意义感和价值感,落入存在主义焦虑之中。
归根结底,大脑是需要新鲜刺激的。一个适合大脑的模式,是不断遭遇新的、小的问题,再不断地解决问题,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影响,获得成长。如果你长时间处于一个固定的模式里,大脑就会感到困惑。它无法往外部寻求到影响和成长,就只能向内部探求。
探求什么呢?存在的价值和意义。我们为什么要存在?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?
这会严重地削弱我们的幸福感,让那些原本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的事物,都变得索然无味。
因此,许多人在选择不工作之后,过一段时间,几乎都会感到不适应。要么,是觉得自己脱离了社会,跟外部世界无法融合到一起;要么,是觉得自己失去了存在感,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。导致原本非常向往的「躺平」生活,其实都会变得很无趣。
原因就在于:你没有能够找到能够为你提供意义感的事物,让大脑始终有一个目标和依靠,可以不断进行自我突破。
一言以蔽之:我们不需要凡事都去追问意义,但需要找到意义感。
意义感是什么?本质来说,是一种你愿意为之付出和投入的事业,能够为我们带来目标和方向,让我们感受到「我对这个世界是有影响的,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」。从而,帮助我们锚定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,为我们提供动力。
用我在《打开心智》里面的话来说就是:找到一个高于个体的事物,把自己融入进去,让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,让它为你提供存在的意义。
这个世界上,从出生到死亡,并没有哪个人向你下达命令,要求你必须去完成什么事情 ―― 你是完全自由的。正是因为你自由地选择了某件「高于个体」的事业,愿意为之投入时间和精力,乃至于牺牲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其它可能性,这些你所投入的事物,才构成了你生命的意义。
所以,我的观点和立场是什么呢?很简单:
你当然可以选择躺平、佛系、不努力,这没有任何问题,从某种角度而言,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。我非常支持。
不过,我建议你把它分成两部分,辩证地看待:
如果你理解的躺平,是不去内卷、不去996、不去拼命工作、不去追去世俗的成功、不去追求光鲜亮丽的生活、不去追求他人的肯定……那很好。这些东西,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。很多时候,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它们,而只是被内心的欲望所驱赶。这种「躺平」,是一种让自己摆脱欲望桎梏的做法。
但是,我不建议你真的完全「躺平」下来,不去做任何的努力。因为这样是对你自己人生的不负责。这样做,你可能能够获得一时的安逸,但长久来看,很大可能会限于无聊之中,进而陷入存在主义焦虑,失去真正的幸福。
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?是在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想法和渴望的基础上,找到自己愿意为之投入时间、精力去「努力」的方向。它不一定能为你带来物质享受,能够让你功成名就,但它可以让你找到生命的意义,让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有意思的、是丰富而充实的。
所以,躺平不是让自己安逸下来、让自己什么都不做的借口,而是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机会,去尝试更多不同的事情,打开生命的可能性,更好地聆听和发现自己的内心。
因此,如果你也徘徊在「躺平」和「努力」的怪圈里,踌躇不前,我想给你一个建议:延展你的生活。
我们和外部世界之间,是一种互相压制、互相倾轧的关系。外部的世界在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空间和领地,企图把我们束缚在一片小小的空间里,让我们陷入熟悉的、慵常的日常生活之中,变得麻木而僵硬。
所以,随着时间推移,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会变成什么样呢?在一个熟悉的地方上班,做着熟悉的工作,每天去熟悉的场所吃饭,下班后过着熟悉的、规律的生活……
我们慢慢地会被生活所同步,失去对生活的激情,成为被本能和习惯驱使去行动的螺丝钉。
我们想通过躺平来对抗的,就是这种生活模式。但实际上,它不仅仅可以通过躺平来对抗,也可以通过「延展」来对抗。
怎么去延展呢?不妨参考这三个简单的步骤:
1)日常生活的陌生化
采取一些简单的做法,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,给自己注入一些新鲜感。比如:
换一条路线去上班和下班;
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每天的日常工作;
给每天定一个小小的目标,并坚持去完成(比如:今天要帮助一个陌生人);
下班后或是周末,换一种消遣的方式……
这些小技巧,可以有效地帮助你,从日常生活的习惯模式中挣脱出来,开始真正地去感受生活本身。
2)做一个「挑战清单」
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你先拿出一张纸(或新建一页笔记),在上面列出所有你想做、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,然后,安排到日程里面,试着去做。
打个比方:比如,你想动手为家人(伴侣或孩子)做一个礼物,但一直因为手艺不好而搁置着,那么,不妨把它提上日程,预估一下:学习要多久,练习要多久,买齐材料要多久,做出来要多久,然后落实到日程表和任务清单里面,一点点去做,让自己每天都完成一个小任务。
当然,做的过程中,也要注意沉浸进去下班了好无聊怎么办,去体验、感受看这是不是你喜欢的、愿意投入的事情 ――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「探索激情」的机会。
3)培养自己的「生活储备」
我有一个「15%可能性」清单,每次我看到一些好玩的东西时,我就会动手把它记录到上面,然后,定期去检视这张清单,看看有什么是可以去尝试、可以去探索的。
如果你喜欢读小说、看故事,不妨试着学习一下文学创作,试着动手写一点故事;
如果你喜欢钻研工具和工作流,不妨动手学一下编程,给自己写一些插件或脚本;
如果你喜欢与人交流,不妨试着运营一个账号,分享一些感兴趣的内容,或是做一做社群;
如果你有旺盛的好奇心,不妨试着多涉猎几个不同的领域,学习一些平时可能用不上的知识;
如果你喜欢做手工,不妨学一学咖啡、烹饪、烘焙、刺绣……
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?是要把我们的思维,从:
「好累呀,我想躺平,什么都不想干了」
转变成:
「我想躺平,抛开那些无聊的日常琐事,以便节省出更多的时间,去找到我真正感兴趣的事情」。
真正能为我们提供幸福感的,唯有发自内心去创造价值。
与大家共勉。
―――END―――
限 时 特 惠: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,一年会员只需98元,整站资源免费下载
站 长 微 信: xnbaoku